如何選擇純凈水生產線的水源?
2023-01-12
通常情況下,多數地下水源的pH值及溶于水中的石灰石(CaC()3)量是穩定的,換言之,溶解的碳酸氫鈣與二氧化碳呈化學平衡。雖然地下水源較之地表水源通常TDS含量高,但它們通常所含懸浮固體量(注度)及有機物量卻低,并且顆粒物與離子的種類往往還十分均勻(但也有例外情況)。
大多數地下水源相當適合用R處理,涉及的主要問題是高含量的鈣與鎂,或溶解的錳與鐵。井水與地下水源的pH值一般為6.5~8.2。地表水由不同的水流匯聚而成。除了溶解的鹽外,表面水還含有大量的淤泥或懸浮固體。
未經過
純凈水生產線處理過的水源中許多表面水源也含有機物質,這些有機物町能是大然存在的、也町能是人類干預的結果。源于植被分解而產生膠體狀的懸浮物,其巾許多組分是溶于水體中的。這些組分的濃度常隨季節而變。
天然的表面水(湖和江河)源的pH值一般為7.5~8.2。純凈水生產線中的制備系統的選擇應根據原水水質、用戶對純水質量的要求、投資費用、運行費用等方面進行技術經濟比較來考慮。
純凈水生產線中的進水含鹽量在500mg/l,以下時,一般采用普通離子交換法除鹽。對含鹽量為500~lOOOmg/l.的原水,結合原水中硬度/堿度比值,考慮采用弱酸、強酸陽床串聯或組成雙層床;另外,強酸陰離了的含量超過2mg/l。,
可考慮選用弱堿樹脂,以提高其經濟性。含鹽量為1000~3000mg/l,的苦咸水,采用反滲透法先將含鹽量降至500mg/l.以T,再用離子交換法脫鹽。水源不同,預處理工藝也應有所差別。
預處理是為了去除原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、有機物、余氯和微生物等雜質,使其主要水質參數如濁度、色度、耗氧量和污染指數等達到下一步除鹽設備的進水要求。
若原水以汀、河、湖水為主,這類水濁度大,有機物含量高,硬度不大,含鹽量適中,因而在設計水系統時,應加強預處理;著原水為深井水或地下水,則一般來說其含鹽域高且硬度大,應加強軟化和脫鹽;若原水中鐵含量高,應用錳硅介質過濾,或用氧化曝氣處理;若原水中細菌含量高,應選用紫外殺菌等單元。
關閉>>